布氏硬度试验
金属洛氏硬度试···
焊接工艺评定
无损探伤
银合金银合金是纯银(Ag)与其他金属(如铜、锌、镍、镉等)形成的合金,目的是改善纯银的性能:纯银质地柔软(HV 约 25-30),合金化后硬度、耐磨性、抗变色性显著提升(如 925 银含银 92.5%、铜 7.5%,HV 约 60-80)。
维氏硬度测试维氏硬度(HV)是通过 “压入法” 测量材料硬度的方法,核心优势是试验力范围宽(10gf-10kgf)、硬度值统一可比,适用于从软到硬的各类材料(包括银合金)。
压头与载荷:使用正四棱锥形金刚石压头(锥角 136°),在一定试验力(F,单位 N)下压入银合金表面。
压痕测量:载荷保持一定时间(通常 10-15 秒)后卸除,测量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(d₁、d₂,单位 mm),取平均值 d=(d₁+d₂)/2。
硬度计算:通过公式计算维氏硬度值:\(\text{HV} = 0.1891 \times \frac{F}{d^2}\)(注:0.1891 是由压头锥角推导的常数,F 为试验力,d 为压痕对角线平均值)。
测试表面需平整、光滑:去除氧化层、油污、划痕,必要时通过砂纸打磨(如 400#→800#→1200#)和抛光(如金刚石抛光膏),确保表面粗糙度 Ra≤0.4μm(避免影响压痕测量)。
样品厚度需满足:厚度≥10×d(d 为压痕对角线长度),防止压痕穿透样品导致结果失真。
根据银合金硬度范围选择试验力(载荷),常见试验力及适用场景:
软质银合金(如低铜含量合金):选择小载荷(如 HV1,即 1kgf=9.807N),避免压痕过大;
硬质银合金(如含镍、镉的高强度合金):选择大载荷(如 HV5、HV10,即 5kgf、10kgf),确保压痕清晰。原则:压痕对角线长度需在 0.02-0.1mm 之间,且避免压痕边缘与样品边缘距离≥2.5×d(防止边缘效应)。
校准设备:提前校准硬度计(压头形状、载荷精度、显微镜读数)。
对准与加载:将样品固定在工作台上,压头对准测试区域,缓慢加载至选定试验力(避免冲击),保持 10-15 秒(软合金可延长至 30 秒)。
测量压痕:卸荷后,用显微镜(精度≥0.001mm)测量两条垂直对角线长度,取平均值 d。
代入公式计算 HV 值(保留整数或一位小数);
同一试样需在不同位置测试 3-5 次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(剔除异常值,如因表面缺陷导致的过大 / 过小值)。
表面质量:银合金易氧化,测试前需去除表面氧化膜(可用细砂纸轻磨),避免氧化层影响压痕形态。
载荷与厚度匹配:薄样品(如饰品薄片)需选小载荷(如 HV0.5),防止压痕穿透;厚样品(如工业银块)可选大载荷(如 HV10)。
环境控制:测试环境温度保持 23±5℃,避免银合金因温度变化导致硬度波动;同时避免油污、粉尘污染表面。
设备维护:金刚石压头需定期检查(避免磨损或崩裂),硬度计每年校准一次(依据计量标准)。
饰品行业:评估银饰(如项链、手镯)的硬度,确保其不易变形(如 925 银饰品 HV 需≥60 以保证耐用性)。
电子工业:检测银合金触点(如开关、继电器)的硬度,平衡导电性与耐磨性(硬度不足易磨损,过高可能影响导电性)。
加工质量控制:通过硬度测试判断银合金的热处理效果(如退火后硬度降低,时效处理后硬度升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