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(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,简称 WPQ)是验证特定焊接工艺能否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(力学性能、无损检测等) 的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核心技术流程。由于铝合金具有易氧化、热导率高(约为钢的 3 倍)、线膨胀系数大(约为钢的 2 倍)、热影响区易软化等特性,其工艺评定需重点关注 “氧化控制、热输入调控、变形与裂纹预防”,与钢的焊接工艺评定存在显著差异。
在展开细节前,需明确两个关键文件的关系,避免混淆:
文件名称 | 定义 | 核心作用 |
---|---|---|
预焊接工艺规程(pWPS) | 待验证的 “焊接工艺方案”,包含所有拟采用的焊接参数(如电流、电压、焊丝牌号等) | 作为焊接试验的 “执行依据” |
焊接工艺评定报告(PQR) | 记录 pWPS 验证过程(试件焊接、检测结果)的正式报告,仅在所有试验合格后生效 | 作为 “正式焊接工艺规程(WPS)” 的 “合法依据” |
不同行业(如建筑、航空航天、承压设备)需遵循对应的评定标准,核心标准如下:
标准类别 | 标准号 / 名称 | 适用场景 | 关键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
国内通用 | GB/T 25774-2010《焊接工艺评定 规程》 | 通用铝合金结构(如建筑、轨道交通) | 明确铝合金母材分组、填充材料匹配、覆盖范围 |
国际通用 | AWS D1.2/D1.2M-2020《铝及铝合金焊接规范》 | 北美市场、航空航天及通用铝合金结构 | 对热输入控制、无损检测要求更严格 |
承压设备 | NB/T 47014-2011《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》 | 铝合金压力容器、管道(如化工设备) | 需额外验证接头的抗裂性、密封性 |
航空航天 | HB 5282-2016《铝及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》 | 航空航天铝合金构件(如 7 系铝合金) | 强调低温冲击韧性、疲劳性能评定 |
铝合金焊接的敏感性决定了 “关键要素” 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评定失败,需重点关注以下 6 类要素:
铝合金的牌号、热处理状态直接决定焊接性,是评定的 “基础变量”,需明确记录:
填充材料需与母材匹配,避免产生裂纹或性能不达标:
铝合金常用焊接方法及评定关注点如下:
焊接方法 | 缩写 | 适用场景 | 评定关键参数 |
---|---|---|---|
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| TIG | 薄壁件(≤8mm)、打底焊、高精度构件(如航空零件) | 钨极直径(如 2.4mm、3.2mm)、极性(交流,去除氧化膜)、喷嘴直径 |
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| MIG | 中厚板(≥5mm)、批量生产(如集装箱、车厢) | 送丝速度、焊丝伸出长度(通常 10~15mm) |
搅拌摩擦焊 | FSW | 厚板(≥10mm)、无熔焊缺陷(如气孔、裂纹)、高要求构件(如高铁车体) | 搅拌头转速、焊接速度、下压量(无填充材料,需验证接头塑性) |
铝合金的热影响区(HAZ)软化是核心问题,热输入过大会导致 HAZ 强度骤降(如 6061-T6 焊后 HAZ 硬度可能从 100HB 降至 60HB),需严格控制:
铝合金坡口需为 “机械加工成型”(避免气割,防止氧化层过厚),常见坡口形式及要求:
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(Al₂O₃,熔点 2050℃,远高于铝的熔点 660℃) 是焊接气孔、夹渣的主要来源,必须彻底清理:
评定需严格遵循 “策划→试验→检测→批准” 的闭环流程,具体步骤如下:
根据产品设计文件(如图纸、标准)明确:
将上述评定要素(母材、填充料、焊接参数等)整理为正式文件,需明确 “关键变量”(如电流、电压、热输入)和 “非关键变量”(如焊枪角度,允许小幅调整)。
焊接完成 24h 后(待残余应力释放),先进行无损检测,合格后方可进行力学性能试验:
根据标准要求从合格试件上取样,进行以下试验(以 GB/T 25774 为例):
试验项目 | 取样数量 | 合格标准(以 6061-T6 对接接头为例) |
---|---|---|
拉伸试验 | 3 个 | 抗拉强度≥240MPa,断裂位置不在焊缝(或在焊缝但强度达标) |
弯曲试验 | 4 个(面弯 2 个、背弯 2 个) | 弯曲角度≥180°,弯曲面无长度≥3mm 的裂纹 |
冲击试验(按需) | 3 个(-40℃或常温) | 冲击吸收功≥27J(根据设计要求调整) |
硬度试验 | 沿接头横截面测 3 点(母材、热影响区、焊缝) | 热影响区硬度≥80HB(避免过度软化) |
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失败多与 “氧化控制、热输入不当” 相关,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:
常见问题 | 根本原因 | 解决对策 |
---|---|---|
焊缝气孔 | 1. 氧化膜未清理干净;2. 焊丝 / 母材吸氢;3. 保护气体流量不足(<8L/min) | 1. 加强焊前机械 + 化学清理;2. 焊丝烘干(120℃,1h)、母材烘干(80℃,0.5h);3. 提高保护气体流量至 10~15L/min,检查喷嘴密封性 |
热影响区软化 | 热输入过大(>2.5kJ/cm) | 1. 降低焊接电流(如从 220A 降至 180A);2. 提高焊接速度(如从 150mm/min 升至 200mm/min);3. 采用脉冲 MIG 焊(减少热输入集中) |
焊接裂纹 | 1. 母材含镁量高(如 7075);2. 冷却速度过快;3. 拘束应力大 | 1. 选用低镁焊丝(如 ER5183);2. 适当预热(100~150℃);3. 优化焊接顺序(对称焊),减少拘束 |
未熔合 / 未焊透 | 1. 电流过小;2. 坡口角度过小;3. 焊接速度过快 | 1. 提高焊接电流(如从 160A 升至 190A);2. 增大坡口角度至 65°~70°;3. 降低焊接速度(如从 220mm/min 降至 180mm/min) |
为降低成本,合格的 PQR 可覆盖一定范围的 “相似工况”,需按标准明确覆盖规则(以 GB/T 25774 为例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