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7001002-020

联系我们

邮箱:admin@ceboshi.cn
电话:4007001002-020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伟业路3号德信AI产业园C座801-802 在线咨询

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-测博士

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-测博士

发布日期:2025-09-02 浏览次数:4


摄图网_600773854_正在焊接的工人(企业商用).jpg

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(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,简称 WPQ)是验证特定焊接工艺能否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(力学性能、无损检测等) 的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核心技术流程。由于铝合金具有易氧化、热导率高(约为钢的 3 倍)、线膨胀系数大(约为钢的 2 倍)、热影响区易软化等特性,其工艺评定需重点关注 “氧化控制、热输入调控、变形与裂纹预防”,与钢的焊接工艺评定存在显著差异。

一、核心概念与目的

在展开细节前,需明确两个关键文件的关系,避免混淆:


文件名称定义核心作用
预焊接工艺规程(pWPS)待验证的 “焊接工艺方案”,包含所有拟采用的焊接参数(如电流、电压、焊丝牌号等)作为焊接试验的 “执行依据”
焊接工艺评定报告(PQR)记录 pWPS 验证过程(试件焊接、检测结果)的正式报告,仅在所有试验合格后生效作为 “正式焊接工艺规程(WPS)” 的 “合法依据”

评定核心目的

  1. 验证焊接工艺的可行性:确保焊接接头无超标缺陷(气孔、夹渣、裂纹等)。

  2. 保证接头性能达标: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的力学性能(抗拉强度、屈服强度、弯曲性能、冲击韧性等)、耐腐蚀性能(如海洋环境用铝合金)。

  3. 规范生产过程:为后续批量生产提供可重复、稳定的 “操作标准(WPS)”。

二、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的核心标准

不同行业(如建筑、航空航天、承压设备)需遵循对应的评定标准,核心标准如下:


标准类别标准号 / 名称适用场景关键特点
国内通用GB/T 25774-2010《焊接工艺评定 规程》通用铝合金结构(如建筑、轨道交通)明确铝合金母材分组、填充材料匹配、覆盖范围
国际通用AWS D1.2/D1.2M-2020《铝及铝合金焊接规范》北美市场、航空航天及通用铝合金结构对热输入控制、无损检测要求更严格
承压设备NB/T 47014-2011《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》铝合金压力容器、管道(如化工设备)需额外验证接头的抗裂性、密封性
航空航天HB 5282-2016《铝及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》航空航天铝合金构件(如 7 系铝合金)强调低温冲击韧性、疲劳性能评定

三、关键评定要素(需严格控制的变量)

铝合金焊接的敏感性决定了 “关键要素” 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评定失败,需重点关注以下 6 类要素:

1. 母材要素(不可随意变更)

铝合金的牌号、热处理状态直接决定焊接性,是评定的 “基础变量”,需明确记录:


  • 牌号:如 5 系(5083、5A06,可焊性好)、6 系(6061、6082,需控制热输入)、7 系(7075,易产生热裂纹,评定难度高)。

  • 状态:如 H112(热轧态,无时效强化)、T6(固溶 + 人工时效,焊后热影响区易软化)、O 态(退火态,塑性好但强度低)。

  • 厚度:试件厚度需覆盖实际产品厚度(具体覆盖范围见标准,如 GB/T 25774 中,t≤12mm 时试件厚度 = 产品厚度;t>12mm 时覆盖 t/2~2t)。

2. 填充材料要素

填充材料需与母材匹配,避免产生裂纹或性能不达标:


  • 焊丝牌号:如 5 系母材(5083)配ER5356(抗裂性好);6 系母材(6061)配ER4043(流动性好)或ER5356(强度更高);7 系母材(7075)配ER5183(低镁焊丝,减少热裂纹)。

  • 焊丝状态:需明确焊丝的供货状态(如 H132,冷作硬化态),并要求焊丝无氧化、无油污(焊接前需烘干,去除表面吸附的水分,预防氢致气孔)。

  • 保护气体:

    • 主流为纯氩(Ar,纯度≥99.99%):适用于 TIG 焊(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)、MIG 焊(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),成本低、易获取。

    • 氩氦混合气体(如 Ar+He 70%+30%):适用于厚板(≥15mm)或高导热铝合金,可提高熔深、减少焊接层数。

3. 焊接方法(核心工艺选择)

铝合金常用焊接方法及评定关注点如下:


焊接方法缩写适用场景评定关键参数
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薄壁件(≤8mm)、打底焊、高精度构件(如航空零件)钨极直径(如 2.4mm、3.2mm)、极性(交流,去除氧化膜)、喷嘴直径
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中厚板(≥5mm)、批量生产(如集装箱、车厢)送丝速度、焊丝伸出长度(通常 10~15mm)
搅拌摩擦焊FSW厚板(≥10mm)、无熔焊缺陷(如气孔、裂纹)、高要求构件(如高铁车体)搅拌头转速、焊接速度、下压量(无填充材料,需验证接头塑性)

4. 热输入相关参数(决定接头性能)

铝合金的热影响区(HAZ)软化是核心问题,热输入过大会导致 HAZ 强度骤降(如 6061-T6 焊后 HAZ 硬度可能从 100HB 降至 60HB),需严格控制:


  • 热输入计算公式:\(Q = \frac{60 \times I \times U}{v}\)(Q:热输入,kJ/cm;I:电流,A;U:电压,V;v:焊接速度,cm/min)。

  • 关键参数范围(以 6061-T6、厚度 8mm、TIG 焊为例):

    • 焊接电流:160~200A(电流过大易烧穿,过小易未熔合);

    • 焊接电压:12~14V;

    • 焊接速度:150~200mm/min(速度过慢热输入大,过快易产生未焊透);

    • 预热温度:通常 50~150℃(厚板或高镁铝合金可适当提高,防止冷裂纹,但不超过 200℃,避免母材软化);

    • 后热处理:如焊后去应力退火(120~180℃,保温 1~2h),减少焊接残余应力,预防变形。

5. 坡口与装配要素

铝合金坡口需为 “机械加工成型”(避免气割,防止氧化层过厚),常见坡口形式及要求:


  • 薄板(≤6mm):I 形坡口(无钝边,间隙 0~0.5mm);

  • 中厚板(>6mm):V 形、X 形坡口(钝边 1~2mm,坡口角度 60°~70°,便于熔透);

  • 装配要求:错边量≤10% 板厚,间隙均匀(避免局部间隙过大导致烧穿)。

6. 焊前清理(预防缺陷的关键)

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(Al₂O₃,熔点 2050℃,远高于铝的熔点 660℃) 是焊接气孔、夹渣的主要来源,必须彻底清理:


  • 机械清理:用不锈钢丝刷(禁止用钢丝刷,避免铁污染)打磨坡口及两侧 20~30mm 范围,直至露出金属光泽;

  • 化学清理:用 5%~10% 的 NaOH 溶液浸泡 1~2min(去除氧化膜),再用 10% 的 HNO₃溶液中和,最后用清水冲洗并烘干(适用于批量生产);

  • 清理后要求:4h 内完成焊接,避免二次氧化。

四、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流程(7 步闭环)

评定需严格遵循 “策划→试验→检测→批准” 的闭环流程,具体步骤如下:

1. 确定评定需求

根据产品设计文件(如图纸、标准)明确:


  • 母材牌号、状态、厚度;

  • 接头形式(对接、角接、T 接);

  • 性能要求(抗拉强度、弯曲角度、冲击温度等);

  • 适用标准(如 GB/T 25774、AWS D1.2)。

2. 编制预焊接工艺规程(pWPS)

将上述评定要素(母材、填充料、焊接参数等)整理为正式文件,需明确 “关键变量”(如电流、电压、热输入)和 “非关键变量”(如焊枪角度,允许小幅调整)。

3. 试件制备

  • 试件尺寸:对接试件长度≥300mm,宽度≥150mm(满足力学性能取样要求);

  • 试件数量:至少 2 件(1 件用于无损检测 + 力学性能试验,1 件备用);

  • 标识:在试件上标注母材牌号、厚度、pWPS 编号、焊接日期。

4. 焊接试验

  • 持证焊工按照 pWPS 焊接试件,实时记录 “实际焊接参数”(如电流波动范围、气体流量变化),形成《焊接参数记录表》;

  • 焊接过程中观察熔池状态,避免出现未熔合、烧穿、裂纹等缺陷。

5. 无损检测(NDT)

焊接完成 24h 后(待残余应力释放),先进行无损检测,合格后方可进行力学性能试验:


  • 内部缺陷检测:优先采用射线检测(RT) 或超声检测(UT),按 GB/T 3323 或 AWS D1.2 评定,要求缺陷等级≥Ⅱ 级;

  • 表面缺陷检测:采用渗透检测(PT),检查坡口边缘、焊道表面,无裂纹、未熔合等缺陷。

6. 力学性能试验(核心验证环节)

根据标准要求从合格试件上取样,进行以下试验(以 GB/T 25774 为例):


试验项目取样数量合格标准(以 6061-T6 对接接头为例)
拉伸试验3 个抗拉强度≥240MPa,断裂位置不在焊缝(或在焊缝但强度达标)
弯曲试验4 个(面弯 2 个、背弯 2 个)弯曲角度≥180°,弯曲面无长度≥3mm 的裂纹
冲击试验(按需)3 个(-40℃或常温)冲击吸收功≥27J(根据设计要求调整)
硬度试验沿接头横截面测 3 点(母材、热影响区、焊缝)热影响区硬度≥80HB(避免过度软化)

7. 编制 PQR 并批准 WPS

  • 若所有检测合格,将 “试件信息、焊接参数、检测结果” 整理为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(PQR)》,由技术负责人审批;

  • 以 PQR 为依据,制定正式焊接工艺规程(WPS),明确批量生产的操作细节(如焊前清理步骤、参数调整范围),用于指导现场焊接。

五、常见问题与对策

铝合金焊接工艺评定失败多与 “氧化控制、热输入不当” 相关,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:


常见问题根本原因解决对策
焊缝气孔1. 氧化膜未清理干净;2. 焊丝 / 母材吸氢;3. 保护气体流量不足(<8L/min)1. 加强焊前机械 + 化学清理;2. 焊丝烘干(120℃,1h)、母材烘干(80℃,0.5h);3. 提高保护气体流量至 10~15L/min,检查喷嘴密封性
热影响区软化热输入过大(>2.5kJ/cm)1. 降低焊接电流(如从 220A 降至 180A);2. 提高焊接速度(如从 150mm/min 升至 200mm/min);3. 采用脉冲 MIG 焊(减少热输入集中)
焊接裂纹1. 母材含镁量高(如 7075);2. 冷却速度过快;3. 拘束应力大1. 选用低镁焊丝(如 ER5183);2. 适当预热(100~150℃);3. 优化焊接顺序(对称焊),减少拘束
未熔合 / 未焊透1. 电流过小;2. 坡口角度过小;3. 焊接速度过快1. 提高焊接电流(如从 160A 升至 190A);2. 增大坡口角度至 65°~70°;3. 降低焊接速度(如从 220mm/min 降至 180mm/min)

六、评定覆盖范围(避免重复评定)

为降低成本,合格的 PQR 可覆盖一定范围的 “相似工况”,需按标准明确覆盖规则(以 GB/T 25774 为例):


  1. 母材厚度覆盖

    • 当试件厚度 t≤12mm 时,覆盖产品厚度范围:t(试件);

    • 当 t>12mm 时,覆盖产品厚度范围:t/2 ~ 2t。

  2. 焊接位置覆盖

    • 平焊试件可覆盖 “平焊、横焊、立焊(向上)”;

    • 立焊试件仅覆盖 “立焊(向上)”。

  3. 填充材料覆盖

    • 同一组别焊丝可互相覆盖(如 ER5356 可覆盖 ER5183,需确认标准分组)。


4007001002-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