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矿石成分分析是评估其品质、确定冶炼工艺及经济价值的核心环节,其分析结果直接影响选矿效率、冶炼成本及最终钢铁产品质量。以下从主要成分、次要成分(脉石)、有害成分及常用分析方法四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:
铁矿石的核心价值在于含铁量,其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或含铁化合物,不同类型的铁矿石对应不同的含铁矿物,具体如下:
铁矿石类型 | 主要含铁矿物 | 化学式 | 理论含铁量(%) | 特点及分布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磁铁矿 | 磁铁矿 | Fe₃O₄ | 72.4 | 强磁性,黑色,易选矿,是工业首选矿种之一 |
赤铁矿 | 赤铁矿 | Fe₂O₃ | 70.0 | 弱磁性,红色或钢灰色,分布最广 |
褐铁矿 | 褐铁矿 | nFe₂O₃・mH₂O(含水氧化铁) | 30-60(因含水量波动) | 无磁性,褐色 / 黄色,易泥化,需脱泥处理 |
菱铁矿 | 菱铁矿 | FeCO₃ | 48.2 | 弱磁性,碳酸盐矿物,焙烧后可转化为赤铁矿 |
镜铁矿 | 赤铁矿的变种 | Fe₂O₃ | 70.0 | 片状结晶,具金属光泽,易破碎 |
说明:实际铁矿石中,铁的实际含量通常低于理论值(因含脉石或杂质),工业上一般要求铁矿石的实际含铁量≥50%(贫矿需选矿富集,富矿可直接入炉)。
脉石是铁矿石中除含铁矿物外的其他矿物(主要为非金属氧化物),其含量直接影响冶炼时的熔剂消耗和造渣效率,主要包括:
铁矿石中若含以下元素,会显著降低钢铁性能或破坏冶炼设备,需严格控制其含量:
铁矿石成分分析需通过样品预处理(破碎、研磨、缩分)保证代表性,再通过以下方法测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