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氏硬度试验
金属洛氏硬度试···
焊接工艺评定
无损探伤
不锈钢钢管的成分以铁(Fe)为基体,添加多种合金元素来实现特定性能,主要包括:
铬(Cr):是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的关键元素。当铬含量达到 12% 以上时,会在钢管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薄膜(钝化膜),能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被氧化腐蚀。铬含量越高,通常耐腐蚀性越好。
镍(Ni):可提高不锈钢的韧性和延展性,增强其低温性能。同时,镍能与铬配合,进一步提升不锈钢的耐腐蚀性,尤其是在非氧化性介质中。
碳(C):能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,但碳含量过高会降低其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,因为碳会与铬结合形成碳化铬,消耗铬元素,影响钝化膜的形成。
锰(Mn):主要作用是替代部分镍,降低成本,同时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加工性能。
硅(Si):有助于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性和耐热性,在高温环境下表现更稳定。
钼(Mo):能显著提升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中的耐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,常用于海洋、化工等腐蚀性较强的场景。
钛(Ti)、铌(Nb):可以优先与碳结合,形成稳定的碳化物,避免铬与碳结合,从而减少铬的消耗,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,尤其是焊接后的耐腐蚀性。
奥氏体不锈钢
典型牌号:304、316 等。
成分特点:含铬 18% 左右,镍 8%-10% 左右(304);316 在此基础上添加了 2%-3% 的钼。
性能优势: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、塑性和焊接性能,低温性能优异,应用广泛,如食品加工、医疗器械、化工设备等领域的钢管。
铁素体不锈钢
典型牌号:430 等。
成分特点:含铬 12%-17%,基本不含镍。
性能优势:成本较低,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和耐热性,但塑性和焊接性能相对较差,常用于装饰、家电等对耐腐蚀性要求不高的场景的钢管。
马氏体不锈钢
典型牌号:410 等。
成分特点:含铬 12% 左右,碳含量较高(0.1%-1.0%)。
性能优势:通过热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硬度,但耐腐蚀性不如奥氏体不锈钢,适用于制造刀具、阀门等需要较高强度的钢管及零部件。